主要工具栏,这里有一个【选择过滤器】,专门用来过滤选择的对象,
当你把它改为G-几何体的时候,
你就只能选中场景中的几何体。
整个界面可以看成三大部分,
从左向右,
第一部分,场景——左侧竖着的列表,里面显示的当前场景里的所有物体。
第二部分,视图——四个视图。
第三部分,命令——包括生成、调整、修改等等一系列操作的工具集合,你可以把它认为是PS的左侧工具栏。
重点讲一下第三部分:
第一个选项卡——创建,包括功能:
立体、图形、灯光、相机……
第二个选项卡——修改,包括功能:
主要是参数(你需要先选中物体,然后点击修改)
……(其它的自己玩 )
第五个选项卡——显示,包括功能:
按类别隐藏……
右下角的八个按钮,没有必要讲,自己去试试就知道了。
比较常用的右下角的按钮,移动和旋转,其它的看情况。
最右下角的按钮是用来最大化单个视图的。
(提醒一下,这八个按钮都是对视图的操作)
先说一个3dsMax常用的功能,
选择工具——和PS、画图大同小异,
这里有一个额外的功能要提一下,
一般情况下,我们认为,凡是选择框的虚线碰到的物体都会被选中,
这里多了一个 窗口/交叉 功能
你点了之后,你想选中物体就 必须 让物体完全被选中,而不是擦边。
Tips:
想要方便地使用 窗口/交叉 功能,请点击
自定义-首选项-常规- 勾选 按方向自动切换窗口/交叉
这样你就能实现 从左向右擦边选,从从右向左交叉选 这样的功能了。
快捷键:
按使用频率由高到低,
ALT+MOUSE MIDDLE 旋转视图
SPACE 锁定
Ctrl+I 反选
Ctrl+D 取消选择
SHIFT+G 隐藏几何体
SHIFT+S 隐藏图形
SHIFT+L 隐藏灯光
SHIFT+C 隐藏相机
ALT+Q 孤立当前选择
F5 X轴
F6 Y轴
F7 Z轴
F8 XY轴
F12 移动变换输入
右键的第一个作用,
在3D视图中按鼠标右键可以取消对【第三部分工具栏】的选中,
比如你选中了圆环,
在你创建了一个圆环之后,如果不需要选择,继续在场景中鼠标拖动还会创建圆环,
这里就提供了一个快捷方式,直接右击空白处,就可以取消对圆环的选择。
右键的第二个作用,
隐藏对象,
如图,这里有3个最常用的功能。
隐藏对象对象的好处,就和PS的图层隐藏一样,避免操作干扰。
避免干扰另外一个最佳方案是-孤立当前选择,
如图所示,当你点击了 孤立当前选择,
那你的操作只会针对 你选中的物体。
还有一个解决方案-冻结选中物体,
一旦冻结了之后,你就没办法选择该物体,
这个很像Flash里面的锁图层。
说到锁图层,我们得谈一下3dsMax使用频率最高的锁定,
按空格键,即可对选中物体锁定,
同样你可以点击界面 中下方的 锁,
锁定了之后,
你就只能编辑你锁定的物体。
锁定完成之后,你可以尝试点击主工具栏的移动,
顺便介绍一下,移动旁边的是旋转和缩放按钮。
移动在中下方的参数是可以调整的,
还有一种方式调整物体位置,是偏移模式,
在这个模式下,XYZ都是0,只要你对参数进行变动,
它会按照你输入值的大小偏移,
这个模式的快捷键是F12。
最后,谈一下 捕捉 这个功能。
这个功能实际上是为了精准操作而产生的,
注意,它是一个全局模式,
即当它开启的时候,你对物体的操作,会有自动对齐这种特性产生。
举个例子,
你想在一个立方体上,放一个小立方体,
但你想对齐,手动操作很难,
你会需要填数值,使得完全对齐实现,
但是“捕捉”这个功能,不需要让你填数值,
它会帮助你自动对齐。
捕捉有3个模式,如图
2维、2.5维、3维,
区别:
2维:只捕捉Z轴为0的物体
2.5维:捕捉物体投影的顶点和边缘
3维:捕捉空间中的任意物体
我觉得翻译成 捕捉 并不好,会让你很困惑,
捕捉 不是 你想的去框中 捉到某个物体,
它实际想表达的是 感应 。(棱和角的感应)
2.5维和3维的区别在于,2.5维是投影感应,3维是全局感应。
简单地讲,你想把自己的物体的角或棱与另外一个物体对齐,
2.5维只能让你和平面投影对齐,
举个例子:
当你的两个立方体,Z轴一正一负,它们在Z=0的平面都有投影,
你在操作对齐的最终结果只会是两个投影对齐了。
(注意,投影并不是真的存在,这里只是假说如果场景中有投影的话)
2.5维相对比较常用,
一般会在左视图、前视图、顶视图中操作,
这样其实满足了3维捕捉的效果。
3维捕捉,一般只在你用3维透视图的时候。
关于捕捉,还有一点需要提的是设置,
一般这么设置,
不建议开栅格点,因为会干扰视线。
选项这里,建议勾上这两个,
捕捉到冻结对象,字面意思;
启用轴约束是当你锁定物体按F5、F6、F7的时候,
能够正常地按轴移动。
Today's comments have reached the limit. If you want to comment, please wait until tomorrow (UTC-Time).
There is 18h38m12s left until you can comment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