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贴标签”这种说法本身是错误的?
不妨反过来想想?曾几何时?“贴标签”变成了一个热门网络词汇?
在变成“热门网络词汇”,为什么不反思一下,这是不是植入你大脑中的观念?有多少人不知道“贴标签”这个词吗?
说别人“贴标签”的人,本身又是一种“贴标签”的行为了。
你贴标签说他是一个喜欢给人贴标签的人,我可以说你是喜欢贴标签说别人是喜欢给人贴标签的人。
不觉得逻辑出问题了嘛?
“贴标签”这个词本身的合理性就存在问题,与其用“贴标签”的简称,还不如直接理解是因为“对陌生事物不认识而产生了固有的刻板印象”。
而大家,把“贴标签”这个行为本身,拿出来批判一番,emmmm。我觉得属实⑧行。
但是我想说的是,那些因为别人“贴标签”而被误解的人,你需要动力来打破对你自身的固有的刻板印象,而不是对“贴标签”这种行为本身批判一番,因为,你最多改变你周围人的认知。
“贴标签”的本质是表征学习
Adriaan de Groot是一位荷兰国际象棋大师,也是心理学家。他对象棋专家如何思维的研究开启了现代专长研究的先河。他的研究发现之一,象棋大师对象棋盘上的模式有着惊人的记忆力——仅需简单一瞥,他就能回忆起所有棋子位置。随后研究表明,只有当这些模式符合一场合法的象棋游戏所有可能的布局时,他们才拥有这一能力。然而,当棋子随机摆放在棋盘上时,大师和其他人一样,都很难记住棋子位置。
结果证实了这一观点,知识是一张联想之网,你一定是通过表征学习的方式,记住了知识,准确地讲,就是所谓的“贴标签”。
在机器学习中,特征学习或表征学习是学习一个特征的技术的集合:将原始数据转换成为能够被机器学习来有效开发的一种形式。它避免了手动提取特征的麻烦,允许计算机学习使用特征的同时,也学习如何提取特征:学习如何学习。
那么人呢?
这些TAG是非常重要的,记忆和肌肉不同,不断记忆数字,不会让你更容易记住人的脸,而对人的性格和感知判定,这种“贴标签”的行为是必要的。
“贴标签”会让你更加容易理解和有助于判断,可有些人对“贴标签”反感,认为“贴标签”是对人的不尊重。
但是没办法,人在认知任何陌生的事物的时候,都会给这些事物“贴标签”,就比如“守望先锋”刚出来的时候,有一部分人的认知是“能放技能的CF”,另一部分人则对这种认知非常地愤怒;再比如“绝地求生”刚出来的时候,有一部分人的认知就是“可以跳伞捡枪的CS”……
这些都不妨碍我们认知这些事物。
“贴标签”反而是一种好事?
人这一辈子,绝大多数人也就活2w多天,假使你每天充分认识一个人,也就最多2w多个人,而绝大多数人是没有时间去认识这么多人的,因此要建立表征。
表征(Representation),又称心理表征或知识表征。认知心理学的核心概念之一,指信息或知识在心理活动中的表现和记载的方式。
人们习惯于“贴标签”以帮助自己认知周围的人,而这些标签大多数情况下是正确的、对自身有帮助的,能建立符合认知的正确反馈的。
至于误差,有,但是不会特别大。至少,这个人接触的人际环境圈子所产生的“贴标签认知”,一定是符合他所在的圈子的。
但如果是“圈子”以外,那就难说了。不过人是很聪明的动物,一旦认知失调会修正一部分错误,然后慢慢靠近正确的认知。
“贴标签”实际上就是归类
人类自然而然会做的行为——“归类”。
这是自人能认知以来,最能做的一件事情。好好回想一下,小时候自己怎么记事情的,自然而然会明白。
举个我自己的例子,小时候我会把穿白衣服的认为是好人,穿黑衣服的认为是坏人,因为幼儿园老师告诉你白色是好的颜色,所以你自然而然会产生这种联想。但是当生活阅历逐渐变多的时候,就会发现这样的认知是错误的。
刚开始建立认知的时候,必然是要经历这样的过程,一开始以靠归类建立的认知可能是错误的,也有可能是对的,但是人不会是一成不变的,随着认知的增加,必然会去修正,这也是一种学习的过程。
参考文档:
Today's comments have reached the limit. If you want to comment, please wait until tomorrow (UTC-Time).
There is 19h05m24s left until you can comment.